霞海城隍廟
一、談宗教
一般的城隍都是官設的,而臺北迪化街的霞海城隍廟卻是民建的,霞海城隍廟建於咸豐9年(西元1859年),是大稻埕最著名的寺廟,稱為「霞海城隍廟」(圖一)。
|
|
|
圖一:霞海城隍廟 |
||
廟內主祀城隍爺、城隍夫人、文武判官、范謝將軍(七爺八爺)、牛、馬、枷、鎖四爺以及五營兵將……等。除此之外還有在頂下郊拼中,為了保護神像中不幸犧牲的38位勇士的神主牌位稱為義勇公(圖二)。 |
|
|
圖二:義勇公 |
||
廟中也供奉月下老人(圖三),為天下原本「不識」的有情人,促成好姻緣。平日善男信女來此參拜,除了感謝月老的牽引,也祈求百年好合、永浴愛河。霞海城隍廟與其他廟宇最大的不同點,是在於它與社區的互動非常密切,舉凡大大小小的活動,城隍廟總是化被動為主動,我們認為這不僅是城隍廟對社區的回饋,更是宗教信仰的最高表現。 |
|
|
圖三:月下老人 |
||
二、談建築 | ||
霞海城隍廟於民國七十四年被內政部列為國家3級古蹟,佔地僅40餘坪。後來大稻埕商業貿易興盛,城隍廟仍沒有翻新擴建,據說該廟地在風水上是「雞母珠穴」,據說是個福地,廟地愈小愈旺,所以不可輕率翻動,以免地方不安。另外廟宇沒有擴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廟地接近市街商店,只能維修而無法重建,所以百年來只經歷過三次維修,一直維持原貌而未加以重建。但霞海城隍廟是最簡單的單殿式建築,其最大的特色為「刀型」(圖四)的建築外觀,據廟宇管理人-陳文文女士表示,是讓城隍爺在判案時能夠「當機立斷」,而刀口朝向淡水河,有鎮邪止煞的功能。 |
|
|
圖四:「刀型」建築特色 | ||
三、談石獅
|
|
|
圖五:霞海城隍廟前的母獅 |
||
|
|
|
圖六:霞海城隍廟前的公獅 | 圖七: 慈聖宮門前的母獅子和小獅子 |
四、談門神
門神是所有寺廟裡都有的裝飾藝術。而立於霞海城隍廟的中門門神,是秦叔寶(圖六)與尉遲恭(圖七)。傳說唐太宗晚年經常作惡夢,因為都是這兩位將軍站在門外,才得以一夜好眠,所以,才將他們奉為門神。另外,左右兩邊的門神就是文官,以賜福代替威嚇,手中捧著冠、祿、牡丹、和酒器,意味著「加官進祿、富貴晉爵」。
圖六:門神秦叔寶 圖七:門神尉遲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