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國小大稻埕主題式網頁

寫在前面

         2008年,延伸於「鄉土課程」及「學校社區化」的思考,教育部提出「家鄉守護」——從學校走出去,把社區拉進來的課程概念。提出了以家鄉守護的精神成為學校本位課程的實踐策略。從教育觀點出發,家鄉守護即是以學校為發動機,讓學校社區化,看見社區與家鄉作為生活共同體中的人們,而藉著教育的策略,共同守護家鄉美好的生態和多元文化。可因此看待家鄉守護是學校社區化的延伸,同時更看到教育的行動意涵。

 

 

 

        學校本位教育是目前九年一貫課程的核心。是以學校為基礎,藉由學校人力整合和社區資源的運用,由學校自主對學生之學習內容或活動所進行的課程設計。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鄉守護是個轉機與樞紐;社區是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資源,自課程規畫與教學設計、活動推展,讓老師、學生及家長從學校走出去,同時把社區資源拉進來,共同推動家鄉守護工作。

        大稻埕地區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現今的多處市定古蹟就是很好的見證。不論是百年來的歷史風華,干茶布藥的商業特色,多樣面貌的建築美學,還是從蔣渭水、杜聰明到李春生、陳天來,抑或是李臨秋(望春風、四季紅作者)、林清月(歌謠醫師),這個社區的豐富就圍繞在我們身邊,透過歷史知識、人文體驗與文化美感的沈浸,這鄉土情懷的依戀,就將在「大稻埕校本暨家庭共學課程」的實踐下,孕育所有親師生對社區意識的認同。

         除此之外,大稻埕地區不僅僅只適於我校發展校本課程及社區發展親子共學的主題更是所有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所必要擁有的家鄉守護認同。大稻埕文化又稱為「稻江文化」,在台灣北部的近代歷史發展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的一段史實。從茶樹的引進到奠定台灣茶的世界地位;台灣巡撫劉銘傳所擘畫的現代化思考陳跡;有「台灣孫中山」之稱的蔣渭水先生所組織的台灣第一個政黨、第一份民報;引領當時權貴時尚風氣的豪華宅第建築;或是那個日本兵永遠抓不到的義賊廖添丁,都為這個地區刻下了文化美學和英雄傳奇。從了解大稻埕的過往與現在,建立家鄉守護意識與行動。可從更多官方與民間力量開始關心在地的生活環境、守護生態或保存具有特色的歷史建築、文物和文化地景。不論是一棵老樹的保育、一棟老屋的重生,或是地方耆老的口述文史,是深具意義的。透過各項家鄉守護的實質行動,都可以變成一項全民的教育資源。

        大稻埕文化課程旨在結合本校發展特色課程及促進家庭及社區教育,並提供在地特色(干、茶、布、藥)文化遊學導覽教師、親子解說員培訓,以規劃「大稻埕遊學」活動,鼓勵社區及全市教師、學生及親子一同加入,營造優質之學校社區關係,使社區居民藉由參與活動之推展,發揮其生活智能,強化社會教育之功能。進而創造屬於本社區特有之歷史文化產業,並建置相關線上課程資料。

        期望從發展出富有本校及社區特色的校本課程,再延伸到更多台灣子民的遊學課程計畫,結合「學習型組織」的基本內涵,從個人的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進而擴及家庭的團隊學習,朝向共同願景,來作系統化思考。從學校出發,培訓家長及學生,成為種子導覽成員,以進行遊學計畫所涵蓋地區的資源調查、探索課程及導覽任務,吸引更多人一起見證歷史,體驗歷史的在地生活。以下是我們建議參酌的大稻埕文化課程的架構,也請不吝惠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