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中街

迪化中街的形成

 

 

 

       迪化街,是臺北市現存唯一最完整也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清代末期最早有商店出現,是在西元1851年,由同安籍移民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洗劫,從雞籠(基隆)逃到大稻埕來,設立最早的3間店舖。(即現今迪化街一段154號),(圖一)兩年後,在移民械鬥中失敗,由郊商林右藻帶領,輾轉遷到大稻埕,在林藍田的店舖對面紛紛建起商店,形成「中街」。

 

 

 

  圖一:台灣閩南式建築-林藍田宅

 

一、談建築

        中街的建築,可說是迪化街上最為宏偉壯觀、高聳華麗,有的富麗堂皇,有的精簡均衡,一路上可以看見仿巴洛克式的立體外觀浮雕,及花草紋的裝飾。精采的建築相續不絕,令人目不暇給,值得您細細欣賞。從中街的建築特色可分為臺灣閩南式、仿巴洛克式、現代主義式、洋樓式。   

        臺灣閩南式建築-(圖二)(由本校學生劉恩廷繪)

       以單層樓為主,瓦片覆蓋的斜屋頂(圖三)、木板組成的門窗、屋簷下的亭仔腳  (圖四)是外觀上的主要特色。這種店屋的形式,是漳州泉州的移民從家鄉帶來的。

 

 

 

  圖二:王瑞興行(閩南式建築)

        

          斜面的屋頂:因夏季多雨,方便排水。

          半樓:在天花板與屋頂間隔起的小閣樓,可儲放貨物和加工等用途。

          檻窗:由長條木板相嵌組成,白天可以一塊一塊拆下做為店面,方便交易;晚上拼裝起來做堅固的窗。(圖二)

          平板:是活動的貨架,翻起撐住後即可擺貨販賣,以增加買賣空間。(圖二)

         亭仔腳:像我們現在的騎樓,可遮陽避雨,也方便行走購物。(圖四)

圖三:瓦片覆蓋的斜屋頂 圖四:可遮陽避雨的亭仔腳

    仿巴洛克式建築?(以迪化街一段131號的漢誠堂來說明)(圖五)是迪化街立面的代表性風格,建材多以紅磚和洗石子為材料,高聳突出的山牆、緊密細緻的花草紋飾,和華美的柱頭裝飾,突顯富甲一方的氣勢。

    所謂「巴洛克式」是指歐洲17世紀中葉盛行的一種建築風格,具有雕塑般立體的外觀和繁複的花草紋飾特色。

    山牆指的是屋頂凸起如山形的牆面,是裝飾的重點所在。中間的「壁龕形」裝飾(圖六)和外夾兩個渦卷紋,顯得氣派而華美。

圖五:仿巴洛克式建築 圖六:山牆-壁龕形的裝飾

 收頭在山牆的裝飾性短柱上方,有著各種不同形式的收頭。有獎杯形、燈形、圓球形等等。

 花臺凸出而曲線優雅,表現出居家休閒的氣氛。(圖七)

圖七:匾額框 圖八:花草紋飾

 匾額框是傳統的裝飾法,可以塑上(泰東)店號,讓顧客好記憶。(圖七)

 花草紋飾綵帶和花環的造型,是由西方耶誕節的裝飾物品演變而來的。(圖八)

 托架源自希臘神殿的作法,用來撐托門框的樑架,但這裡只是扮演裝飾性的角色。

  建材大都以洗石子和紅磚交疊成紋,柱子以凸起凹入的線條來製造明暗相間的效果。

現代主義式建築-(圖九)                              

      在工業革命後,建築物不再以華麗的裝飾取勝,外觀簡潔明朗,注重線條的表現。現代主義式以平直的女兒牆取代凸出的山牆,減少花草紋飾的裝飾,而以幾何圖案設計為主。整體感覺較為理性美,建築物外表裝飾簡化,強調水平的線條。(南街的乾元行本為巴洛克式立面,後來改建成現貌,說明了現代主義式的流行較晚,西元1920年代末期這股建築潮流由日本傳入臺灣。)(以上資料由本校林明忠老師提供)(圖十由本校學生劉恩廷所繪)

  圖九:現代主義式建築的乾元行

    山牆:水平狀的簷板取代複雜的花草紋飾。

    牛眼窗:似牛眼的圓窗,以人參圖案圍繞,襯托出中藥行特色。

    窗:採雙六角形設計。

    柱式:竹節式的壁柱,以規律的線條配合整體 設計。

    匾額框:保留傳統匾額框形式,但採凹入設計,並不突出立面,框線線條簡單。

    鑄鐵欄杆:乾淨俐落的欄杆設計,代替傳統的花台形式。

  圖十:學生劉恩廷所繪的乾元行

洋樓式樣建築(圖十一)

    以紅磚搭建的兩層樓房為主,靈感來自南洋各地的「殖民地式」建築,西元1860年淡水開港後,隨著洋商傳入大稻埕。屋頂上平直的「女兒牆」,細膩的簷間線腳、拱形的窗戶,和花瓶狀排列的欄杆,是台灣洋樓建築最明顯的主要特徵。主要使用台灣本地燒製的紅磚質地堅硬,為主要建材,讓整體感覺明亮溫暖。(目前在迪化街上數較少,大部分集中在北段?84號益良化公司)(以上資料由本校林明忠老師提供)(圖十二由本校學生劉恩廷所繪)

 

圖十一:洋樓式建築

拱型窗:由拱形迴廊演變而來。          

紅磚:台灣本地燒製的紅磚質地堅硬,為主要建材。

女兒牆:樓頂加蓋的平直短牆,裝飾用無實際功能。

柱式:混合中西方柱式的做法,乍看好像將柱礎部份(底座)倒提成柱頭。

花瓶欄杆:是台灣洋樓建築的主要特徵,以上綠色釉彩最普遍,但也有罕見的藍色釉彩、白色釉彩花瓶欄杆。

  圖十二:學生劉恩廷所繪的洋樓樣式

二、中藥材

    中藥的材取大都來自大自然,總數可多達七千餘種。主要分為植物、動物和礦石三大類,其中以植物類占多數。一般中藥行,為管理或貯存上之方便,會再細分為常用藥材、貴重藥材和含有毒性的藥材類等。

     植物類可供藥用的部分很多,包含從根到種子。根部(如蘆葦的根部)。莖部(檀香木的心材)。外皮,如肉桂。葉片,如枇杷葉。花,如菊花(圖十三)。果實種子,如枸杞子(圖十四)。另外,植物的加工如靈芝菌絲,菌類如冬蟲夏草(圖十五)等,也是屬於植物類的藥材。(圖十六)

圖十三:菊花 圖十四:枸杞子
 
圖十五:冬蟲夏草  

 動物類有全部可以入藥的,如海馬(圖十七)、雪蛤(圖十八)。和採局部可藥用的, 如虎骨和鹿茸。另有,動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生理、病理的產物,也有可做藥材的如雄麝香曩中的分泌物,如紫河車(人的胎盤)等。

圖十七:海馬 圖十八:雪蛤

礦石類又稱為金石類。可以供藥用的礦石,如石膏、浮石、硫磺……等(圖十九)。動物的骨骼化石(如:龍骨),礦石的砷礦加工品(如:砒霜)等。也包含在內。

 
圖十九:可供藥用的礦石  

 

三、南北貨

       走在中街,一眼望去,琳琅滿目的南北貨,已經成為今日迪化街最有代表性的行業。

      南北貨的種類很多,基本上是農漁牧產品的乾貨。大致分為海產、山產、和罐頭類、瓜果點心類等。           

海產類各種海洋生物的乾貨,可當零嘴小吃(圖二十)、或是真空包裝的鮮魚、也可製成丸或餃的冷凍食品等。

山產類山地出產的各類蔬果乾貨(圖二十一)、可沖泡飲用性植物、五穀雜糧和食補性的中藥材等。補性的中藥材等。

圖二十:海產類的零嘴小吃

圖二十一:各類蔬果乾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