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沿革

稻江文化的母胎,初等教育的搖籃-永樂國小

本校創於民國前十六年七月,名為「日語傳習所」,因闢建延平北路,將原校地劃分為二,半為本校稱為「第二公學校」,半為今日之太平國小,稱為第一公學校。民國三十四年四月改名為「台北市永樂國民學校」,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又改名為「台北市延平區永樂國民小學」。台省光復後,經歷任校長吳滄滏、葉土蜅,林清南、陳清吉,李金蟬等暨學生家長會許智貴、洪源火、吳培銓,劉塗等之共謀策劃,始定今日之宏謀,造就學子,譽隆國內名播東瀛。

自民國五十四年九月,李金蟬先生調長本校,至民國六十四年二月止,其間先後得利於學生家長會長吳培銓、劉塗、副會長劉珠安、汪國恩四位先生之協助,作育英才建樹豐碩,多不勝舉,茲就其特具代表者數則摘誌於後。民國五十六年四月,舉辦台灣區擴大音樂、地理、作文等三科教學觀摩及研討會,成就輝煌。民國五十八年五月,本校就日本歧峊教育委員會親善訪問中華民國訪問之便,舉辦中日美術書法展覽,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及國民外交貢獻至鉅。民國六十年及六十二年主辦台北市及台灣北區獅子會少棒賽,並獲盛況空前,於喚起國人重視體育活動不為無助。民國六十一年八月,本校少棒四傑:林祥瑞、李杜宏、林朝進、李聰智參加北市隊代表中華民國遠征美國威廉波特城榮獲世界少棒冠軍,揚威世界,永樂之名聲亦隨之享譽國際。

 

民前16年7月 本校與太平現址設置台北國語(日語)傳習所。
民前14年 廢止台北國語傳習所與各處分教場,成立「大稻埕公學校」。
民前3年 因市區改正闢建延平北路,校地分為二,東校區(太平國小現址)成為「第一公學校」。
民前2年4月 西校區(即本校現址)設置女子分校,成立大稻埕女子公學校(此為蓬萊國小前身)。
民前6年6月 蓬萊國小校舍落成,女子學校遷移,本校原址改為專收男生,改名為大稻埕第二公學校,此為日新國小之前身。
民國9年9月 日新新校舍落成,第二公學校遷移。
民國14年4月本校原址成立大橋公學校,次年9月遷移至大橋國小現址。
民國19年4月 本校現址正式創立永樂公學校,招生三班,學生人數一七二人,並由太平公學校校長中野勝馬先生兼理校務。
民國30年4月 改為台北市永樂國民學校。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第一、二任校長為吳滄鍙、葉士蜅。
民國35年2月創立台北市永樂國民學校附設幼稚園。
民國37年9月林清南校長到任。
民國41年4月 陳清吉校長到任。
民國41年4月 陳清吉校長到任。
民國54年9月 李金蟬校長到任。
民國57年9月 改為台北市延平區永樂國民小學。
民國61年 本校少棒四傑參加北市代表隊,遠征美國,獲國際少棒冠軍,永樂之名享譽國際。
民國64年2月李國嬚校長到任。
民國69年2月繆亞君校長到任。
民國73年8月成立資優源班。
民國73年8月成立資優資源班。
民國74年8月成立語言障礙班與舞蹈教育班。
民國76年9月被指定為完全學習實驗學校。
民國77年8月張武藤校長到任。
民國78年3月改為台北市大同區永樂國民小學。
民國80年8月成立國語科完全學習資源班。
民國81年8月黃信夫校長到任。
民國85年8月6日陳福源校長到任。
民國86年2月26日日本洗足學園大學附屬小學校蒞校訪問。
民國86年5月5日 臺北市國中小學舞蹈班教學成果發表會。
民國86年9月20日校區電視教學網路系統損贈典禮。
民國92年08月01日蘇再添校長到任。
民國92年11月13日香港彩雲聖若瑟小學校教育訪問團蒞校參訪。
民國96年08月01日周瑞雲校長到任。
民國100年08月01日張永欽校長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