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會--原葉金塗宅

一、歷史沿革

 

 

 

          葉金塗古宅(圖一)位於重慶北路二段172號,在重慶北路與保安街交叉口上,葉宅建於西元1926年,於1929年落成,是由生產鳳梨罐頭致富的葉金塗所興建。葉金塗所開的商行名為的「金泰亨商行」人稱「鳳梨王」,是當時大稻埕的富商之一,從葉宅豪華奢麗的及外觀,即可想見葉金塗雄厚的財富實力。

        葉宅是一棟巴洛克式風格的3層樓建築,裝潢上為繁複華麗的花玻璃,當時天台上還有極大的假山假水花園,假山甚至還可讓人散步觀賞,當年落成時開放供附近鄰里居民進入參觀,是三○年代牌樓厝最華麗代表作之一。

 

       屋主葉金塗早逝,子孫均遠居美國洛杉磯,房屋起先是租給新中華大酒樓,華麗門面是當時大稻埕最著名酒家、餐廳之一,與當時大稻埕的著名酒樓江山樓、蓬萊閣等互別苗頭,自立晚報也曾在此經營過。

 

 

 

葉金塗古宅現貌「北福、大稻埕」

        隨後有徐外科醫院及一家茶葉外貿公司,於民國68年進駐,直到民國78年以後荒廢,老屋一度成為流浪漢佇足場所,由風光走入歷史。

        西元1997年,北福建設相中了這塊地,本想改建為全新大樓加以出售,但台北市政府多次出面與建商交涉,希望能完整保存,與多次協商後,以獎勵容積及補助方式,成功保留這棟古蹟的精美外觀,是全台灣首創歷史性建物更新改建的成功案例。

  圖三:保安街立面

       在還原歷史和商業利益考量下,北福建設  最後決定保留保安街上的三層樓立面(圖三),並在重慶北路上建造一面仿古立面,其餘則拆除重建。這棟險被拆除的歷史性建物,透過都市更新的方式,重新規劃整建為地下三層、地上十四層的辦公大樓。這項工程於民國88年3月動工,民國91年10月正式落成啟用,命名為「北福、大稻埕」。

      地面上1到3樓是古建築,紅色磚瓦加上洗石子結構,十足古典巴洛克式風格;4到11樓,則是由灰色花崗石材所砌成的全新建物。新與舊,原本看似衝突的兩種元素,卻在設計者巧妙安排下和平共處,於是,一幢新舊相容、古老與現代相結合的建物誕生(圖四)。

     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在為「北福、大稻埕」揭幕時表示,這是台北市第一次透過都市更新的方式保存歷史性建物的成功案例,古蹟活化不是口號,而都市更新也不見得就要將舊建築拆除重建,「北福、大稻埕」的落成,對都市更新具有重要意義。

 

圖四:保安街騎樓

二、建築特色

        目前葉金塗古宅保留最完整的部分是保安街上的三層樓立面,在三樓頂的立面上,左右邊各可看到一個「泰」字(圖五),葉金塗的商行名為金泰亨商行」「泰」字為葉家商標,字的旁邊有二個鳳梨圖型作為事業代表,旁邊是花草泥塑。

        二樓有4根希臘式石柱(圖六),屬於愛奧尼克式柱(圖七),此柱源於前6世紀中葉古希臘,特點是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又稱為女性柱。愛奧尼克柱通常豎在一個基座上,將柱身和建築的柱列腳座(stylobate)或平台分開。柱頭由一對標誌性的渦形裝飾(volute)置於模塑的柱帽(echinus)之上,或是從內綻放出,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雅典娜.尼克神殿和伊瑞克提翁神殿。

圖五:泰字商標

圖六:保安街立面2樓石柱 圖七:愛奧尼克式柱

          此外,在重慶北路入口兩側,各立有一個原建築物上的精緻泥塑,可供民眾參觀。